2016年3月3日,福布斯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《Why You Shouldn't Trust All Amazon Reviews》质疑亚马逊评论水分太多。同年,亚马逊发布了条例,禁止一切" incentivized reviews(得到物质奖励后写的评论)",此后亚马逊开启了对评论质量的逐级限制,卖家的邀评之路也越来越坎坷。

比悟空的紧箍咒更紧的是什么?
亚马逊的服务条款!
JS近期联系到了Chris McCabe, Chris曾经在亚马逊"Seller Performance & Policy(卖家绩效合规)"部门工作了5年半,现在主要致力于帮助亚马逊第三方卖家避免触犯服务条例。
Chris指出,亚马逊有一套评判卖家邀评行为是否属于"manipulative"(即具有操纵性)的标准,如果被判定为"manipulative", 轻则限制评论,重则封账号。
一方面,这最大化保证了消费者能表达出不受操纵的真实体验,另一方面,这个标准让亚马逊有很大的裁量自由,很多卖家自以为合规的操作,其实也触碰到了规定的红线。本期Chris给我们分析了需要规避的"直接操纵"和"间接操纵"9大行为。
直接操纵
直接操纵的核心就是区别对待好评差评,即出现对用户的分类(程序员请脑补“if...then...”语句),即“如果您满意,请点这个链接给好评”,“如果您不满意,请联系我们客服”。
下面几个反例是区别对待用户的具体体现,你需要注意规避,供你参考:
1.趁热打铁引导好评
即使你的客户给你的店铺写了正面的feedback,或者热情洋溢地回复了你的邮件——你也不能因此趁热打铁,主动联系让TA留好评,这算“区别对待”的一种。
2.有条件地引导客户删除差评
“已帮您退款/已换货,希望您能移除差评”属于违例,因为亚马逊会觉得这背后还是“在谈条件”。你可以提出给不满意的客户退款,但是不要和请求删差评联系起来。
【这样做便合规】我们的《百万美金》16集里提到说我们和对产品不满意的卖家沟通时,提出可以退款,同时再三强调,全程沟通时都不能提“请你删差评”或者相关的话术,这样不构成“有条件引导”,就不算违规了。
3.联系水军服务商获评
听说很多中国卖家都有找过服务商“买评论”的经验,千万小心,这是直接利用物质奖励带来评论,这样做不仅不能保证有评论,而且一旦被亚马逊发现,就是封账号!
4. 利用物质奖励引导好评
在小卡片上或产品包装上,给用户折扣或者其它形式的优惠来索要好评也被认为是通过“物质激励”来引导用户。
间接操纵
有些卖家说,好的,附条件邀评不允许,我已经注意了,可还是被限制评论了怎么办?
Chris指出,除了亚马逊明令禁止的评论引导行为之外,亚马逊认为一些在灰色地带的卖家行为属于“间接操纵”评论,一旦查到也会管制。大家需要进一步防范,下面一些坑就最好避开!
5. 利用图片暗示引导好评
有些卖家脑子很灵活,知道在话术上要小心,便打算在产品小卡片的图上花心思,比如暗搓搓地给出了5星好评的图片——抱歉,这种骚操作,亚马逊会认为是“hints at product reviews(给产品评论暗示)”,不允许!

6.移花接木引导好评
如果你有一款厨用刀总是收到差评,但你店铺里在卖的炒锅好评挺多,卖家会发现把买了厨用刀的用户引导到炒锅的页面,让他们多看看好评(即使不是同款产品)。亚马逊慢慢发现了这个趋势,觉得这属于间接操纵,判为违规。
7.让朋友家人来留评
据说,亚马逊有大数据工具来探测卖家的朋友圈关系。
呃,你问是什么工具?

8.利用同情心来博取好评
“我家上有老下有小,您留个好评有好报”、“做个运营不容易,您给个好评老板能给我涨薪”类似这种利用人的同情心来引导好评的,亚马逊也不允许。
【这样做便合规】《百万美金》16集里提到说,JS百万美金案例中赚的钱会全部捐给"Pencils of Promise"慈善组织,让孩子们有学上。但是请注意,这个内容是作为一个陈述放在Listing里,因为JS会把利润全部捐掉这是个事实,JS并没有把这个和邀请评论联系在一起,所以不构成违规。

百万美金案例第一季产品"Jungle Stix"的Listing部分截图
9. 从众/侥幸心理
很多卖家觉得说,其实上述某些操作我自己/我认识的人也有做过,并没有受到处罚啊!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1. 被亚马逊抽查存在概率问题,别人没有被查到不代表TA的做法是合规的,你模仿了的话,风险自己承担;2. 亚马逊的服务条款会越来越严格,现在的一些擦边球未来都有被处罚的隐患。
说了那么多不能做的,咱到底能做啥?
1.通过“亚马逊后台邮件”邀请亚马逊买家留评。
2. 在产品包裹中插入致谢小卡片,可以邀请买家评论,但不能有目的地引导好评,卡片上的语言需要"completely neutral(完全中立)"。
3. 邀请不在亚马逊平台(比如eBay或独立站)上购买的用户留评,但这样的评论会被贴上"未证实的买家"的标签。
4. 加入亚马逊自己的"Early Reviewer Program(早期评论人计划),文末可领取的JS独家文档《6种合规获得Review的招数》里有具体讲解。
5. 通过回复买家的评论与他们沟通,并让他们通过“亚马逊后台邮件”来解决售后问题。
6. 销量陡升时会引起亚马逊的特别注意,需额外注意用语规范。
7. 如果亚马逊给你警告,一定要重视并按照建议调整!

是不是感觉没什么发挥余地?其实不然!
大量的A/B测试结果显示,除了发送内容,发送时间和语气语调也很有讲究,哪怕你想传递给用户的信息就是“给我留个评论”吧,在特定的时间用适宜的语调写出来,买家的反应还是有区别的!毕竟很多欧美买家习惯了用邮件沟通。
(来源:跨境知道 作者:JungleScout桨歌)